代表性植物介紹

  臺灣杜鵑(Rhododendron formosanum)

1894年二月,亨利花二天時間搭乘海關巡防艦到南岬燈塔進行業務視察。他乘此難得機會聘請了當地部落的首領幫他收集燈塔周圍熱帶雨林中的植物,並由燈塔管理員 Mr. Schmürer加以督導協助。總計採集到462種,其實這些物種的分布幾乎涵蓋恆春半島,最高到達楓港南方的里龍山(海拔1069公尺)。

威廉赫姆斯利William Botting Hemsley (1843~1924)為英國植物學家,曾在皇家植物園標本館工作(1899~1908)。1895年他在皇家植物園雜報《Bulletin of Miscellaneous Information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第183頁發表臺灣杜鵑新種,是依據亨利採自南岬的1976號標本。這是繼金毛杜鵑(Rhododendron oldhamii Maximowicz)於1870年發表後(依據理查歐德漢Richard Oldham 1864年採自淡水的標本)第二種被發表的臺灣特有種杜鵑。依據目前的採集資料,南岬的臺灣杜鵑其實是採自位於楓港西南的里龍山(海拔約1062公尺,是恆春半島唯一超過1000公尺的山)。

臺灣杜鵑分佈於全臺灣中海拔山區(800~2100公尺),多生長於山稜處,常形成小面積純林,是臺灣霧林帶的代表性樹種。在拉拉山、太平山、棲蘭山、杉林溪、鳶嘴山等處均有大片或小片的純林,里龍山是分佈的南界。每年四、五月間開花。

臺灣杜鵑為小至中喬木,高可達20公尺,徑30~50公分,樹幹多彎曲,樹皮紅褐色。葉片狹長,叢生於枝端,長 8~15 公分,革質,葉緣略向內反捲,葉背面淡灰色。花7~10枚排成近繖形花序,花冠闊鐘形,白色,有時下部帶有紅色斑點。

亨利採自南岬的1976號標本。左上角是William Botting Hemsley所發表的新種全文。

資料出處:http://specimens.kew.org/herbarium/K000832647

臺灣杜鵑的純林。因處雲霧帶,樹幹常滿覆苔蘚植物。

資料出處:呂碧鳳

花朵盛開中的臺灣杜鵑

資料出處:呂碧鳳

臺灣杜鵑的花序

資料出處:呂碧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