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環境背景
猴山於打狗港口北端,由隆起珊瑚礁所構成,南北長約十公里、東西寬約二公里,最高峰海拔354公尺。自荷蘭時期,就是薪柴之出產地,一直到清末森林幾乎被砍伐殆盡。到亨利時代山上多為裸露的珊瑚礁岩、及零散的殘留森林、灌木叢和牧場草地,森林內維持數量不少的臺灣獼猴族群。
打狗港是一個狹長的潟湖,長達十三公里,以旗後半島與大海相隔。半島是一狹窄的沙洲,除了少數零星的漁村外,茂密的紅樹林沿著岸邊沼澤地生長,其他沙洲上還有林投(1870年代西洋人稱之為螺旋松screw-pines)及臺灣海棗(西洋人誤稱之為蘇鐵cycads)灌叢、竹子、木藍(藍靛)及零星的林木分布。潟湖以東則是肥沃的廣闊平原,種植許多水稻、甘蔗、熱帶作物及水果(如鳳梨、香蕉、芒果等)。
從旗後砲臺向東北展望猴山(壽山)及哨船頭。
近處下方為打狗港入口水道,照片左下方的棕櫚是台灣海棗,右上角的溪流為愛河。哨船頭碼頭是大型貿易船停泊與貨物裝卸的區域,有數家洋行、倉棧、及海關(具有柱子的二層建築)。這時英國領事館及官邸、大清皇家海關均尚未興建。猴山是亨利採集標本量最多的地區。
資料出處:Takow harbour (Takao, Kaohsiung), Formosa (Taiwan). Photograph by John Thomson, 1871.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Category:Photographs_of_Taiwan_by_John_Thomson#/media/File:Takow_harbour_(Takao,_Kaohsiung),_Formosa_(Taiwan)_Wellcome_L0055885.jpg
從旗後碼頭向北展望猴山(柴山)及山下的哨船頭。
位於左邊的是中國的戎克船,右邊遠處是西洋三桅帆船。因長年砍柴利用,1871年的猴山已近乎童山濯濯。此時哨船頭的英國領事館還未設立,照片中央二層樓的房舍是1860年代建立的大清打狗海關(Customs house)。猴山到日治時期被列為保安林,二戰後又被列為軍事要塞,因此經過一世紀的保護,才形成目前接近天然的山林。